南開大學電子信息與光學工程學院2026年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研究生預報名 正文
南開大學電子信息與光學工程學院現代光學研究所、智能光子研究院接收2026年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研究生(含直博生)網上預報名系統已開通,歡迎計劃攻讀光學工程(0803)學術學位、光電信息工程(085408)專業學位碩士和直博研究生的同學報名。
一、報名要求
本專業接收推免研究生的范圍為2026屆在本科就讀高校可取得推薦資格的理學和工學相關專業的應屆本科畢業生。
報名地址:http://yzxt.nankai.edu.cn/intern/frontend/web/
本階段報名截止時間:2025年8月15日晚上24:00。
報名條件應符合教育部和南開大學的相關要求,具體流程及需要提交的報名材料詳見電子信息與光學工程學院網站:https://ceo.nankai.edu.cn/info/1099/4393.htm
通過網上資格審查者應按照要求提交報名材料電子版,并于8月18日中午12點前發送至nkityjs@nankai.edu.cn,郵件主題為“預推免+報名專業+本科學校+姓名”。
報名直接攻博的同學,需提前聯系好報名導師,將兩封專家推薦函簽字掃描版于考核前單獨發送至郵箱nkzhgxy@nankai.edu.cn,郵件主題需注明“直博+報名專業+報名導師+本科學校+姓名”。
光學工程學科研究生招生咨詢QQ群:676726122,申請加入需注明“學校+姓名+本科專業”。
二、研究團隊介紹
南開大學在光學工程相關領域具有深厚的科學底蘊。百余年間,匯聚了饒毓泰、吳大猷、江安才、沈壽春、母國光等一批杰出的光學家,為國家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奉獻了畢生力量。南開大學現代光學研究所于1984年由母國光院士創立,是全國高校中最早具有光學工程博士學位授予權的單位之一,是國家重點一級學科、天津市一流學科。智能光子研究院成立于2024年4月,作為南開大學二級實體研究機構,是南開大學在信息光電領域的重要科研平臺,首任院長由著名微波光子學、光電子學專家祝寧華院士擔任,致力于打造國內外信息光電領域高端人才匯聚地。學科還聘請202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皮埃爾·阿戈斯蒂尼教授為名譽教授,成立“皮埃爾·阿戈斯蒂尼超快光學與應用國際聯合研究中心”。
南開大學光學工程學科目前共有教師56人,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家級人才1人,國家級青年人才8人,教授25人,副教授15人。近年來,學科依托兩個全國重點實驗室,將信息光學的傳統優勢與超快光子學、微納光學、太赫茲光子學等國際科技前沿融合,聚焦極端時空尺度下光電信息前沿科學及交叉應用技術,形成了圍繞微納光學與光電功能材料、超快光子學與多維光場調控方法、光電融合技術與集成應用的特色研究方向。
在研究生培養方面,本學科依托光學工程學術學位博士點和光電信息工程專業學位博士點,培養在光學工程科學、技術以及工程領域具有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門知識的高級人才。培養流程堅持依托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的思政建設為核心,構建基礎與專業應用平衡的課程體系,面向光電融合、光與物質相互作用的前沿科學問題和航天、智能信息處理、光通信等領域的重大應用需要培養具有南開“公能”精神的創新型人才。南開光學所光學工程學科研究生就業指標在學科評估中名列前茅,大多數同學選擇在與學科相關的光電、通信、信息領域代表性企業就業,超過四分之一的同學選擇繼續在南開讀博。
1.光電融合集成研究團隊
智能光子研究院光電融合集成研究團隊由祝寧華院士領銜,曾任國家863計劃微電子與光電子主題專家,國家重點專項“光電子與微電子器件及集成”專家組組長,已出版學術專著5部,現任南開大學智能光子研究院院長,中國光學學會常務理事,中關村光電子集成產業聯盟理事長,中國通信學會光電融合技術專業委員會主任。團隊具有十年以上專業行業研發經驗人數超過50%,整體團隊年輕化活力足。
目前依托平臺有天津市頂尖科學家工作室平臺,南開大學-世維通聯合實驗室,南開大學-羅博特科聯合實驗室,南開大學—中電信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智能光電聯合實驗室,南開大學-氦星光聯衛星激光通信聯合實驗室,中關村光電子集成產業聯盟理事長單位等。研究院面向國際科技發展前沿,開展前瞻性與原創性基礎研究,建成國際頂尖的原始創新策源地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主力軍;面向國家戰略需求,聯動政產學研用團結合作,加快推動信息光電技術與產業的發展,滿足國家寬帶光網絡、衛星互聯網等戰略對高端光電子器件的重大需求,能夠使我國在信息光電領域迸發出更強勁的創新力量,為我國破解相關領域“卡脖子”難題、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提供強大助力,貢獻更大力量。
團隊近年先后出色完成“國家科技攻關”、“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工信部高質量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研究多項。近年正在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青年科學家項目、工信部高質量發展專項、校企聯合產業化合作項目等10余項,交叉創新平臺建設項目、國防類研發任務等多項,經費充足。團隊近期成果發表在NaturePhotonics期刊封面,AdvancedFunctionMaterials封面,Nanomaterials封面等,其中,集成薄膜鈮酸鋰光子毫米波雷達工作被選為NaturePhotonics期刊封面,被中央新聞網等多家媒體采訪和報道。團隊具有完善的特色培養體系、先進工藝平臺和實驗條件、國內領先優勢資源、國際化交流合作基礎、領先企業實踐和產業合作基礎。
2.極端尺度光電探測技術與裝備研究團隊
由教育部特聘教授領銜,團隊研究圍繞超快光學,面向國家在航空航天、生物醫學、集成電路等領域的重大需求,結合微納尺度光電制造和空天地一體智能感知前沿科技,開展量子探針、超精密激光加工、光電作用與探測等新原理和新方法研究,突破現有超快激光技術性能限制,提供人無我有、人有我精的先進激光探測和加工技術。團隊入選南開大學“百名青年學科帶頭人團隊”、南開大學青年五四獎章集體、天津市高層次創新創業團隊和天津市重點領域創新團隊。近5年團隊相繼獲得中國光學學會光學科技一等獎、天津市自然科學一等獎、天津市科技進步一等獎、天津市技術發明二等獎、天津市專利金獎、天津市專利優秀獎等科研獎勵。
團隊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天津市支撐和重點等國家和省部級項目40多項,在研項目合同經費近4000萬元。主持中國第一臺在軌有害氣體檢測裝置研制工作,應用于天宮一號、天宮二號空間站;主持大氣環境探測衛星全鏈路光學仿真項目,服務于中國第一顆大氣探測衛星–“大氣一號”立項論證。團隊提出了高達1014W/cm2光調控新機制,為遠至數百公里大氣污染探測、激光通信等應用提供新原理;發現了太赫茲波空間強束縛新現象,進而實現1/3000波長分辨率太赫茲非線性成像,為早期癌癥診斷提供新技術;獲得了世界領先水平太赫茲輻射轉換效率;實現調制速度<15.5ps的高速光控太赫茲調制器,有望應用于6G無線通信技術;發現了激子-帶電激子皮秒級超快轉變,澄清了制約激子長程傳輸動力學機制,助力激子器件研究與光電融合發展。團隊科研成果入選中國光學十大進展,被Light、JPCL、AOM、中國激光等期刊及中央電視臺等媒體亮點報道。
團隊培養學生近5年獲得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銅獎、“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全國銅獎、南開大學周恩來獎學金、天津市優秀博士論文、天津市研究生優秀黨員標兵、天津市大學生創新特等獎、天津市發明與設計大賽一等獎等重要榮譽超30人次。
3.先進光刻材料與技術研究團隊
團隊面向國家在集成電路領域的重大布局,結合信息光學領域的前沿基礎和應用需求,開展先進光刻材料、計算成像、微納光學功能器件設計與應用等前沿交叉研究。團隊現有成員包括教授2名,副教授/副研究員7名,講師/助理研究員3名;團隊成員獲得了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資助,并入選天津市領軍人才、天津市青年科技人才(第一層次)、南開大學百名青年學科帶頭人培養計劃等人才項目。
團隊先后承擔國家自然基金重大研究計劃、天津市自然科學基金重點等多項國家和省部級項目,完成一大批企業院所委托任務,實現多項技術成果轉化,榮獲多項國家和省部級獎項。團隊主持建設南開大學“先進光刻技術”微專業,所培養學生曾入選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會“奮進獎學金—集成電路人才培養”項目。未來,團隊將聚焦以極紫外光刻為代表的先進光刻材料與技術研究,通過明晰光刻過程中的光電子作用機制,建立全鏈條光刻仿真模型,構建新一代高性能極紫外光刻材料體系,并為先進光刻設備設計提供理論指導。
4.太赫茲光電智能感知與通信研究團隊
團隊由南開大學光學工程學科帶頭人、光電信息與太赫茲技術領域資深專家常勝江教授作為負責人,在南開傳統光信息處理、超快光學與太赫茲功能器件、光電神經網絡與光譜分析等優勢方向的基礎上,面向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國家重大需求,突破通感算關鍵技術與系統集成瓶頸,研發毫米波太赫茲通信與智能感知核心芯片、器件與應用系統,建設太赫茲領域國內一流、國際前沿的創新團隊。
太赫茲光電智能感知與通信團隊現有正教授5名,副教授3名,講師1名,工程師1名,其中國家級青年人才1人(程潔嶸)、天津市青年人才1人(范飛)。團隊承擔了多個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面上和青年項目(B類、C類)等國家級課題,獲得天津市自然科學二等獎2項。團隊在太赫茲光子學領域保持了較高的學術活躍度和影響力,在Light、Optica、Opto-ElectronicAdv、Adv.Func.Mater.、Adv.Science、Laser&Photon.Rev.等重要期刊上發表論文200余篇,授權發明專利20余項;在本領域國內外會議上擔任分會主席、召集人、特邀報告等年均超過20次。
本研究團隊近10年培養了近70名碩博畢業生,其中5人獲得南開大學優秀學位論文,4人獲得南開大學優秀畢業生,17人次獲得國家獎學金、2人獲得王大珩光學獎、3人獲得金國藩青年學子獎,1人獲得國基金博士生基金項目,1人獲得中科協青年托舉博士生專項。博士畢業生全部進入國內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和大型國有企業從事科研和教學工作,碩士畢業生主要分布在國內電子信息領域科技企業、互聯網公司、航空航天、裝備制造、事業單位和政府機構,部分學生繼續赴海外深造,一次性就業率100%。
團隊科研教學圍繞太赫茲光電信息技術,涵蓋光學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多學科廣泛的交叉領域,歡迎優秀學子前來深造,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但不限于:1)新一代微結構智能光學設計;2)電磁超表面調控與探測芯片;3)光電功能材料與太赫茲器件物理;4)太赫茲液晶光子器件與相控陣系統;5)太赫茲光譜檢測與生化傳感技術;6)毫米波太赫茲通信與無線信道建模.
5.光纖通感融合技術及其應用研究團隊
本研究團隊前身為南開大學光電子學課題組,由我國著名光電子學專家董孝義教授于20世紀90年代初聯合袁樹忠、趙啟大、開桂云等多位教師創立,是國內最早從事光纖光子學與光通信傳感技術方面研究工作的單位之一。現有在職成員共計15人,包括教授6人、副教授4人、高級實驗師2人、助理研究員3人。其中獲國家優青1人(劉艷格),天津市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2人(劉艷格、劉波)、天津市“131”創新型人才培養工程第一層次人選1人(劉艷格),獲金國藩青年學子獎2人(林煒,王攀)。在讀博士生和碩士生60余人。本團隊入選了天津市“131”創新型人才團隊和天津市高層次創新創業團隊。
團隊在培養學生方面,注重理論聯系實際;注重營造開放、平等、合作的學術氛圍;注重激發學生創新活力、培養能力。團隊已培養博士和碩士數百人,現分布在全國和世界各地,其中一大批已經成長為光電領域的優秀學術和產業領軍人才(如:畢業生中近十人次為國家杰青、萬人領軍、優青等國家級人才、多人創辦高新技術公司),正活躍在國內諸多高校、中科院及航空航天研究所、光電產業界等。現在職教師多人曾多次經學生推選獲評南開大學“良師益友”榮譽稱號,多人多次獲天津市及南開大學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優秀碩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榮譽稱號。團隊老師帶領的學生團隊近五年曾獲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天津賽區高校主賽道金獎,全國金獎、銅獎等榮譽稱號;團隊學生近五年3人次獲評南開大學最高獎學金“周恩來獎學金”、10余人次獲國家獎學金等。
團隊以掌握并駕馭光子成為信息科學與技術中優秀載子能力為研究目標,面向信息傳輸與處理領域的重大需求,進行導波介質中光子的運動和互作用規律,光波傳播和與物質、物理場相互作用中的科學問題和基于光纖的重大應用等的技術問題研究。研究領域涉及微納結構光纖及其應用、光纖激光與通信技術、光纖傳感科學與技術、光纖光學成像與檢測等方面。目前研究主要面向多維復用光通信和光傳感、環境監測、授時、高精密工業檢測與生物醫學臨床等領域的重大需求,開展基于光纖的微納結構、光場調控、激光及放大、光學系統開發、智能信息處理等方面的應用基礎、器件研制及工程應用的研究工作。
本團隊先后出色完成“國家科技攻關”、“國家973計劃”、“國家86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等100余項課題的研究,正在主持國家重點研究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10余項,合同經費三千余萬元。在光纖光子學與光通信傳感技術方面已取得系列創新性成果:發表SCI收錄論文上千篇,他引上萬次;獲國家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30多項,出版學術著作20余部;獲軍隊、教育部、天津市一、二等科技獎勵近10次,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2次。團隊注重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和重大戰略開展研究工作,積極推進科研成果轉化,服務國家和社會。面向星載高速激光通信這一重大需求,開展適用于衛星星載平臺環境的高性能高可靠性特種光纖激光與放大技術研究與器件研發。已在航空航天多部門獲得應用,并應用于北斗3代等衛星激光通信系統中。光纖傳感系統已在中海油、中國聯通、華北電力大學等多部門獲得應用。開發的多種光纖新型器件在通信和傳感系統中獲得應用等等。
6.微納光電器件與計算前沿技術研究團隊
微納光電器件與計算前沿技術團隊現有教授/研究員(博士生導師)4名,副教授/副研究員3名。團隊基于微納尺度下光與物質相互作用突破傳統光學極限的新效應、新機理,重點研究跨越紫外、可見光、近紅外和太赫茲波段的光傳輸、調制、探測等微納光電器件的仿真、設計與制備,開展計算前沿技術研究,包括微納光子結構電磁場求解與設計優化的解析理論與數值算法,光電器件調控與第一性原理計算,新型光計算與光神經網絡等內容。該研究團隊承擔了科技部973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天津市等多項國家級和省部級項目,作為主要作者發表SCI論文170余篇,包括《Nature》、《NatureChemistry》、《NatureCommunications》、《ScienceAdvances》、《PhysicalReviewsLetters》、《AdvancedMaterials》、《NanoLetters》、《ACSNano》、《AngewandteChemieInternationalEdition》、《JournaloftheAmericanChemicalSociety》、《Laser&PhotonicsReviews》、《OpticsLetters》等,取得了一批具有國際影響的研究成果。團隊成員獲得了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資助,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天津市“131”創新型人才培養工程第一層次人選,南開大學百名青年學科帶頭人培養計劃;獲得了教育部自然科學獎,法中科學及應用基金會GillesKahn獎,中國光學學會王大珩光學獎中青年科技人員光學獎,天津青年科技獎等。
7.柔性認知電子材料與器件研究團隊
本團隊面向國家重大研究布局,以神經形態器件和柔性電子學為研究基石,發展生物神經邏輯柔性電子認知環路,并對機理進行深入研究。本團隊將構建柔性認知電子所需的“感-存-算-顯”一體化系統,并實現相應的材料與器件方面的原創性突破。團隊力爭建設國際一流神經形態電子研究團隊,培養青年科技人才,并引領相關領域發展。
團隊負責人為徐文濤教授(國家杰青),成員包括:向東教授(四青人才)、李光武研究員(四青人才)、賈傳成教授(四青人才)、李希艷研究員(南開百青)、張志清副教授(南開百青)、胡偉波研究員、王進瑩副教授、賀蘇杭副教授、高飛副教授、陳家欣副研究員和程雨副研究員。
團隊成員累計發表500余篇學術論文,其中包括Science(2篇)、Nat.photon.、Nat.Mater.、Nat.Chem.、Nat.Rev.Chem.、Sci.Adv.、Nat.Commun.等。團隊累計申請/授權發明專利200余件,獲得3項省部級獎勵,包括天津市自然科學一等獎、北京市自然科學一等獎以及天津市自然科學二等獎。團隊目前擁有實驗室總面積超1000平方米,總設備價值4000余萬元,可為青年學生開展系統性研究工作提供充足的設備資源保障。
相關鏈接
南開大學智能光子研究院(https://ioip.nankai.edu.cn/)
南開大學電光學院現代光學研究所(https://imo.nankai.edu.cn/)
南開大學相關保研資源下載:
南開大學歷年保研筆試/面試真題匯編.pdf
南開大學保研夏令營信息匯總表.xls
南開大學預推免信息匯總表.xls
南開大學保研生源分析表.xls
南開大學本科生保研去向分析表.xls
各重點院校保研夏令營信息匯總表(報名截止時間).zip
各重點院校推免生條件及要求匯總表.zip南開大學
添加南開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保研喵”,關注【保研喵】微信公眾號,在保研喵公眾號輸入【南開大學保研夏令營條件、南開大學保研加分細則、南開大學保研群、南開大學保研學姐微信、南開大學保研真題、南開大學夏令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南開大學保研信息和免費資源。
回復【夏令營信息】【保研去向】【保研來源】【入營名單】即可查看蕞新蕞全的保研數據。
![南開大學保研]()

本文來源:
http://www.tmxnk.cn/nankaidaxue/byxly_966240.html